体外心脏震波(以下简称CSWT),是近年来针对严重冠心病患者的新的治疗手段,目前已在日本、德国、瑞士等 10 余个国家开展。体外震波可以上调人心脏微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2000年德国埃森大学心血管中心研究者首次报道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上调体外培养的上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拉开了体外 SW 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组织缺血研究的序幕。我国上海和昆明先后引进该项设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 2007 年开展 CSWT 治疗,是国内较早开展CSWT的医院之一。
体外心脏震波的工作原理及安全性
CSWT利用超声定位,依靠心电图门控技术触发,对所确定的心肌缺血靶区域释放脉冲式声能量(震波)。震波在心肌组织细胞内产生机械剪切力和空穴效应,通过一系列的作用机制,诱导局部心肌一氧化氮的合成及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促进缺血区域的毛细血管生成和局部微循环重建,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脏事件。且未发现心脏震波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体外实验显示,CSWT能够显著对抗缺血/缺氧介导的细胞凋亡,提高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在前期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中,CSWT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体外心脏震波治疗适应症:冠心病、心绞痛
1.难治性心绞痛,难治性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型冠心病患者因缺血导致心绞痛,经过充分药物治疗及再血管化治疗(PCI或CABG),仍有缺血相关胸痛发作,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生活质量下降。CSWT可作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的一种新选择。CSWT无创、安全,可缓解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用药、改善心肌供血、提高运动耐量。
2.稳定性心绞痛不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是否接受血运重建治疗,CSWT都可作为缓解心绞痛发作的一种心脏康复疗法。2018年立陶宛学者发表了针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前瞻性、随机、对照系列研究,随访6个月,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CSWT组平板运动试验ST段压低幅度和频率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
3.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终末期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并增加死亡率。我国云南学者报道CSWT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显效机制与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高表达密切相关,CSWT治疗后缺血心肌血流改善,并发现CSWT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凋亡。
4.心肌梗死鉴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属于心血管事件高发期。
5.特殊情况下的CSWTCSWT安全性良好,对于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可作为常规药物治疗以外的另一种治疗选择。6.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患者众多,而且往往血管病变严重,再血管化治疗效果欠佳,诱发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风险更高。采用CSWT时,以99mTc-MIBI SPECT评估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和定位缺血部位,不会影响肾脏代谢,其准确性也不受肾功能影响。治疗过程中超声心动图定位无须使用对比剂,可以安全应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7.碘对比剂严重过敏患者有对比剂严重过敏史的冠心病患者,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较高。对这类患者当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CSWT。8.高出血风险患者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术中及术后抗栓药物治疗存在一定出血风险,尤其是高出血风险患者。CSWT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无须增加抗栓治疗强度。目前临床研究均未观察到震波治疗部位或全身其他部位出血情况,理论上CSWT可安全应用于出血高风险患者。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但在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血管病变严重、已行冠脉血运重建包括PCI和(或)CABG血管又出现堵塞病变、各种原因不适合行PCI和CABG等治疗的患者,经正规药物(伴或不伴支架或旁路移植)治疗后,仍有胸闷、气促发作、运动耐力差尤其是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无法用目前常用的内外科手段改善心肌血供。我们可以尝试CSWT治疗,通过治疗,形成新的侧支循环来改善患者的心肌血供,通俗的比喻就是大路不通小路通。